2023年赛迪论坛在京举行 多位专家共话新型工业化新内涵
来源:证券时报网     时间:2023-03-31 22:28:06

3月31日,以“新型工业化:新内涵、新使命”为主题的2023年赛迪论坛在京举行。


(资料图)

相关专家指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要把重点加快数字科技和制造业相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抓在手里,推动制造业加快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深入推进智能化,围绕车间、工厂供应链构建智能制造系统,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智能工厂和智慧产业链、供应链。

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技术产品供给不足,产业基础薄弱,要素成本上升,高技术人才缺乏,经济循环不畅新层次问题仍然存在。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国内市场需求强力大,产业链完整,宏观政策工具丰富。稳住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动能,已成为全球制造强国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指出,要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动员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和资源积极投入强国建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保持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

同时,“要塑造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苏波表示,要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智能产品创新,发展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智能新产品,推进重要领域的产品,加快智能化升级。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公关和系统自主开发,不断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确保智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

苏波还表示,要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落实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的开发政策,做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

此外,深入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将核心技术能力来留在国内,稳定和扩大制造业产品出口,加大引进来力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务实推动重大合作项目,不断提高中国制造国际化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下半场是和实体经济相融合的,特别是和制造业相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指出,应该把重点加快数字科技和制造业相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抓在手里。

毛光烈认为,要致力于推动工业云平台,数字工业云平台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整合上链。创新链、供应链、服务链三链形成集群化,一体化治理新模式,打造区域和行业的数字产业集群,实现数字经济向更高层阶段发展。

苏波认为,要推动制造业加快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应深入推进智能化,围绕车间、工厂供应链构建智能制造系统,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智能工厂和智慧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智能制造体系,依托国内的市场,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装备、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形成新业态。推进工业软件部署和集成应用,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数据库和共享交换平台。

苏波还表示,可以通过建设优质供应商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5G、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有势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智慧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平台,带动上下游大量的中小企业依托平台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

数据要成为高质量发展引擎的核心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看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以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为基础,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全过程。

他指出,数据要成为生产要素需要经过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之后进入流通环节,进而被分析、应用。但是,当前我国面临数据交易平台的交易功能非常有限,地方政府发起指导和批准成立的数据交易机构经营效果不佳,整个数据的共享和流通受阻等问题。

刘守英指出,数据要成为高质量发展引擎的核心,必须参与到生产要素的组合和升级,这是新型工业化最核心的内涵。对于平台企业,数据应在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组合中成为核心竞争力;对于实体企业,数据已充分成为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组合的力量;对于数据企业,现在的核心是要找到数据与企业外部生产要素组合的方式。在谈到公共数据时,刘守英表示,要为提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效率提供公共品。

促进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是数据的产权安排和保护。“在谈到数据产权保护时,有观点认为,最关键的是促进数据参与价值的创造和增值。要加强原始数据所有权与衍生数据所有权的权利界定与保护、平台企业和数据企业的产权保护。此外,公共数据要提供公共服务,避免数据孤岛现象发生。”刘守英强调,政府还应从产权保护、隐私权保护、规则和秩序、制度环境等方面提供制度性基础设施。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

新闻推荐